随着非富勒烯受体的迅速发展,聚合物给体的设计对于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(OSC)更高的效率至关重要。由于其在光吸收,能级调制,电荷迁移率等方面的优势,供体-受体(DA)交替结构是聚合物设计的有效策略。尽管如此,目前聚合物的开发受到受体单元的限制。在这项工作中,苯并双(噻唑)的二维共轭受体单元被设计用于构造宽带隙聚合物。将氟和氯原子引入聚合物中以调节能级和薄膜形态。通过使用IT-4F作为受体的制造器件来验证聚合物的光伏性能。这三种聚合物在器件中均表现出超过21 mA cm-2的高短路密度,这归因于高消光系数和有益的面取向,这是基于2D共轭BBT单元的聚合物的特征。F或Cl原子的结合有效地改善了所有光伏参数(开路电压、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)。结果,对于氯化聚合物(PBB-Cl)实现了14.8%的高转换效率。鉴于这些器件实现了出色的光伏性能,基于2D共轭BBT单元的聚合物将成为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候选材料。进一步的工作还在推进中。
相关链接:https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landing/2020/ta/d0ta04734a#!divAbstra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