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C 图
非富勒烯电子受体(NFEAs)是有机太阳能电池(OSCs)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光子,研究人员从π-骨架、侧链和端基等位点对NFEAs进行了各种修饰,推动了OSCs光伏效率的不断提升。在众多分子剪裁方法中,π桥工程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来协同调控分子轨道能级、光物理及聚集行为,为NFEAs的研究注入了丰富的想象力。然而,现阶段π桥受体的效率仍然落后于相应刚性受体。尽管面临着巨大挑战,但合理的π桥策略,仍然是实现光伏效率突破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同时,π桥策略可用于构建强近红外吸收的超窄带隙受体,在叠层电池、半透明电池和近红外光电探测器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。
为此,课题组受Mater. Chem. Front.期刊编辑部邀稿,对π桥策略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探讨。在这篇综述中,我们首先梳理了苝二酰亚胺系列、ITIC系列、及Y6系列中π桥小分子受体的发展情况及优缺点。最后,从效率突破、近红外受体以及π桥受体家族中构象转换的角度,分别讨论了π桥策略在推进非富勒烯受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采取的策略。最近,该工作以题为“Versatile π-Bridges in Nonfullerene Electron Acceptors of Organic Solar Cells”的文章发表在Mater. Chem. Front.,并入选“2023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HOT articles”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landing/2023/qm/d3qm00321c